English

重访莫斯科

199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离开莫斯科已经六年多了,那时俄罗斯的三色旗刚刚取代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入主克里姆林宫,标志着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的开始。每当想起这座城市,沧桑之感便陡然而生。

徜徉在莫斯科街头,一切是那么熟悉和亲切,感慨之余细细体味着六年来这座城市所发生的变化。

列宁墓依然开放,每天照样有无数的人前往瞻仰这位革命导师的遗容,只是墓前持枪的卫兵不见了,那曾经是红场一景的庄严威武的换岗仪式也取消了。报摊上仍在出售《共青团真理报》和《共青团员》,尽管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早已不复存在,可笑的是报纸的内容大多是骂报头上的党团的,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中国被广泛使用过的一句话:打着红旗反红旗。许多曾经用苏维埃时期政治家命名的街名、站名消失了,或取了新名,或恢复了旧名,但用马克思和列宁的名字命名的场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商店比以前多了,出售的多为进口货,品种很丰富,远非当年可比,当然价格也是当年的许多倍。马路上的小汽车原来就不少,现在更多了,而且不再是清一色的国产车,“奔驰”、“宝马”、“富豪”已不新鲜,据说基本上是从西方倒过来的二手车。城里新建筑很少,倒是多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教堂,不少是近年发了大财的“新俄罗斯人”捐建的。许多大饭店开设了豪华的夜总会和赌场,这在以前是被禁止的。形形色色的银行遍布全城,国营的、私营的、外资的、合资的,几到“多于米铺”的程度,六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不过据说其中的许多家已被刚刚结束的金融风暴席卷一空,只剩下还没来得及摘下的空招牌挂在那里迎风诉说着自己短暂的历史。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路上随处可见被遗弃的野狗向行人乞怜,它们过去的主人已经没有能力再把它们当作宠物来喂养了。

深秋的莫斯科天气异常恶劣,寒风夹着雨雪笼罩着整个城市,四周阴沉沉的,气温很低。我看见在特列甲科夫画廊和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那是等待参观的人群,多为青年人,也有老人和儿童。在这样萧条的年代,在这样凄风苦雨的季节,俄罗斯人对艺术所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迷恋和追求着实令人感动。

我应邀走进一个普通的莫斯科家庭。俄罗斯人一如既往的豪爽和好客,但不再像以前那样铺张,显然经济的拮据已经使主人拿不出太多的东西来款待客人了。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很早以前他们就住在同一栋居民楼里,原本互不往来,后来生活迫使他们搬到了一起,因为这样可以腾出一套住房出租以维持生活。大萧条就这样使许多人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男主人是个医学博士,妻子是个舞蹈教练,他们都四五年没工作了,倒不是因为失业,而是因为工资太低,每月几百卢布的薪金根本无法养家,干还不如不干。主人告诉我,全俄罗斯都在经商,人人都在倒腾货物,可他们做不来,只好靠微薄的房租和不时变卖点过去的收藏品过日子。主人抱怨生活的艰难,抱怨物价的飞涨,咒骂官员的贪婪和无耻,咒骂“新俄罗斯人”昧着良心发国难财,怀念过去那段不愁吃穿的安定生活。谈到将来,主人不像以往我所熟悉的俄罗斯人那样豪气十足、雄心勃勃。“天晓得将来什么样,我们从不想将来的事,让‘未来’见鬼去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